.:. 草榴社區 » 技術討論區 » [百态人生]102岁建筑大师贝聿铭离去[24P]
本頁主題: [百态人生]102岁建筑大师贝聿铭离去[24P]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
G2Knight


級別:精靈王 ( 12 )
發帖:434
威望:431 點
金錢:2617 USD
貢獻:77158 點
註冊:2020-10-19

[百态人生]102岁建筑大师贝聿铭离去[24P]

[size=5][b]
[百态人生]102岁建筑大师贝聿铭离去[24P]

[size=3][b]


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去世了,享年102岁。
可能很多人不认识,也没了解过他,但肯定见过他的作品,巴黎卢浮宫、肯尼迪图书馆、香山饭店......屹立在世界各处的伟大建筑物。
他还多次获得建筑学上的重大奖项,可称得上是华人之光。
今天,会长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下这篇文章,想让大家认识下这位伟大的建筑师。


如果不是他逝世的消息传来,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,世界最著名建筑大师是一个华人。
从肯尼迪图书馆到香山饭店,
从巴黎卢浮宫到苏州博物馆,
在贝聿铭传奇的百年人生里,他获得了一个建筑师能拥有的全部荣誉。


美国建筑学会金奖、
法国建筑学金奖、
日本帝赏奖普利兹克奖、(建筑学最高大奖)
总统自由奖章……
仔细观看的他的一生,你会发现他的身上,不仅闪烁着一个天才的光芒。
同时,也闪烁着一个民族的光芒……


一,少年志,民族志
1935年8月13日,17岁的贝聿铭告别祖父、父亲和兄弟姐妹,登上美国远洋班轮“柯立芝总统号”前往美国。
面对渐渐模糊的上海,贝聿铭暗暗发誓:几年以后我一定学成归来,把你建设得更加美好。
不过,他哪里会料到:这一去就是45年!


到达旧金山后,贝聿铭坐火车横跨美国大陆抵达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。
一路上,他看到了经济大萧条时期,美国的乡村景色。
回想起好莱坞电影中,玫瑰色的美国生活,对照眼前尘土飞扬的惨淡情形,贝聿铭感到惊讶和失望。
真正让贝聿铭失望的,还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保守平庸,和人情冷淡。
在费城这座大城市中,种族偏见根深蒂固。黄皮肤的华人,在这里经常会遇上非常不友好的当地人。


或是在餐馆里被指指点点,或是在学校被白种人排挤。
贝聿铭对此现象愤慨之极:难道中国人,在海外安安心心读几年书的权利,都要受到干扰吗?
于是贝聿铭决定脱离宾大,凭着自己少年老成,和“初生牛犊不怕虎”的勇气,转学到了麻省理工学院。
到了新的学校后,贝聿铭如鱼得水,加倍努力。他立志要把到美国后因转学、改专业而浪费的时间都补回来。
很快,贝聿铭就掌握了西方建筑的复杂技术,并且因为自己的成绩突出,经常出现在被院长表扬的学生名单中。
直到他以全院最优秀的成绩,被哈佛录取。


不过,这一切依然没有改变黄种人,在美国地位低下的格局。
1963年,美国发生了一件很重大的政治事件:总统肯尼迪被暗杀,紧接着美国政界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到了1964年,政府决定兴建肯尼迪纪念图书馆,并邀请了14名来自世界各地建筑师,来竞投这方案。
还是无名小辈的贝聿铭也跻身其中。
当时,以他的名义完成的建筑物屈指可数。关于这次竞争,当地媒体有过这么一段记载:
初选入围的几位建筑师,在会见肯尼迪夫人时多多少少都在阐释他们想要怎么设计。
轮到贝聿铭时他却回答——我不知道。


在没有勘察地点以前,他坦言自己没法给出任何概念或意见。
但正是贝聿铭所坚持的:“场地、环境应是建筑先决条件的设计理念”,打动了肯尼迪夫人。
最终贝聿铭的构思没有让人失望,他所设计的肯尼迪图书馆倚海矗立,是一幢黑白分明的现代化建筑,一些空间低于地面。
使建筑中最动情的因素留于地表,一经问世就受到了全美建筑界的喝彩。


后来巴黎卢浮宫改建项目,更是为贝聿铭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。


1980年代初,有着悠久历史的卢浮宫破败不堪、拥挤混乱,改建刻不容缓。
对此贝聿铭的设计思路是:
用现代建筑材料,在卢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,将其作为卢浮宫正式入口的标志。当时这个方案一经公布,就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。
委员们一致认为:玻璃金字塔的造型,会破坏了他们心中神圣的卢浮宫形象,并对此表示“惊愕”和“瞥惕”。


委员会主任首先发言:“当我得知贝聿铭先生要在拿破仑庭院动土时,真有一种蒙受奇耻大辱的感觉。”
“世界最重要的,或者至少也是巴黎最重要的城市建筑之一,要毁在你的手中了!金字塔这样一个毁灭性的庞大装置怎么和卢浮宫相般配?“
一位委员对贝聿铭的方案大加谴责。
“我这么做自然是有根据的。金字塔晶莹剔透,可以反映周围建筑物褐色的石头,从而对旧皇宫沉重的存在表示尊敬和仰慕……”
“那是你自己的推理,说服不了我们,”又一位委员开始责难贝聿铭,“卢浮宫的其他部分都不是严格几何学的产物,你的金字塔放在那里,不伦不类的,成何体统?”


看到委员们一个接一个凶神恶煞般地站出来指责项目,贝聿铭的翻译吓得心慌意乱,浑身发抖。
贝聿铭轻轻拍拍她的肩膀,安慰她:“别紧张,你翻你的,我说我的,一切都会好起来的。”
接着,贝聿铭继续自己的辩论:“我们都习惯于把金字塔和古埃及法老的坟墓联系起来。但金字塔并不是埃及人的专利。
在许多文化中包括我的祖国中国,都出现过金字塔……”
终于,通过艰难的谈判,委员会接受了这一方案。
1985年的春天,金字塔破土动工,一群群身穿蓝色工装的工人们,和六辆装点着红、白两色旗帜的起重机一起轰轰烈烈地开进了工地。
为了建造出他们承诺过的那座光芒四射的金字塔,为了保证密特朗能为他最珍视的项目剪彩。
贝聿铭领导的工作组把活动房屋搬到工地上,每周工作七天,每天加班加点,终于在1986年4月底完成了挖土工作。
此后,大家继续齐心协力,埋头苦干,终于在1988年3月4日,离大选还有两个月的时候总统密特朗在竣工的金字塔内举行典礼,授予贝聿铭荣誉勋章。


在众多设计师的眼里,卢浮宫讲大量光线引入,让过去的历史晒到今天的太阳,这束光,将历史之于现代完美的融合在一起。
有人问,那束投向世界的建筑之光源自何处?
尽管受到颇多的西方教育,但贝聿铭却坚持:“我在中国,度过了吸收能力最强的少年时代,是中国的建筑之美启迪了我。”
其实很少有人知道,贝聿铭身后是一个传承了15代的百年望族。


富不过三代?贝家富了十五代!
中国人常说:“君子之泽,五世而斩”、“富不过三代”。
因为中国历史上,家族兴旺和衰落史通常是这样的:
第一代白手起家,艰苦创业,下一辈老成守旧,艰难维持,再下一辈坐吃山空,家道中落。但贝家却是个例外。


明朝中叶,原籍浙江的贝兰堂定居苏州,以行医卖药为生,成为苏州贝氏的始祖。
到了清朝乾隆年间,贝氏由于经营中药业成为苏州四富之一。
富豪家族多的是,大多只能算是暴发户,难得的是富而不骄,乐善好施,才算是真正的名门望族。


贝聿铭的叔祖父贝润生认为,“以产遗子孙,不如以德遗子孙,以独有之产遗子孙,不如以公有之产遗子孙”。
于是他把自己花巨资修缮一新的狮子园林,给留全体族人享用。
此外,贝润生在园子里设立了贝氏祠堂,并在旁边捐资建立了贝氏承训义庄,用来赡养、救济族人。


到了解放前夕,大买办孔祥熙一人卷走了一亿三千万美元,而贝聿铭的父亲,身为中央银行总裁的贝祖诒,远走美国之时,却没拿走一分公款。
祖父辈们的优秀的品质素养,既影响到了贝聿铭,也影响到了贝家十几代的性格精神。


与至于贝聿铭尽管独处海外,但始终坚称自己是苏州人、中国人。
他为自己的三个儿子分别取名:
“贝定中、贝建中、贝礼中”
分别是:安定中国、建设中国、礼仪中国的意思。
以此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忘记自己的根,不要忘记国家的苦难与兴亡。二,贝聿铭的中国心
1980年5月27日贝聿铭在,纽约接待了清华大学代表团。当时清华建筑系学生都希望他讲讲玻璃幕墙,介绍最新的摩天大楼的设计形式等。
但贝聿铭却告诉他们:“不要忘了中国的过去”。
对于建筑,贝聿铭始终有一颗中国心。


曾经贝聿铭应邀为北京设计一座建筑,当时有关部门希望能在长安街沿线,修建一座高层建筑。
可贝聿铭直接拒绝:
“我的良心不允许我这么做,我不能让一幢高层建筑,像希尔顿饭店俯瞰白金汉宫那样,居高临下俯视600年的故宫!”


后来独辟蹊径的贝聿铭,就为北京设计了香山饭店,将古典建筑与当代建筑融合在一起。
2002年,85岁的贝聿铭又亲自动手为自己的故乡苏州,设计了极富中国古典审美情趣的苏州博物馆新馆。
当时贝聿铭的儿子、著名建筑师贝礼中,对这个设计也感兴趣。
可贝聿铭却反对:
“我的儿子中文已经生疏了,对中国文化不够了解。我是中国人,这个设计要我亲自来。”


为祖国设计一个建筑,是他最高兴的事。
对于心心念念的祖国,贝聿铭留下了台北思义教堂、香港的中银大、厦北京香山饭店、中国银行总行大厦、苏州博物馆等大量建筑。


2008年汶川地震后,贝老还自发设计了汶川地震玻璃纪念碑,这些都令他倍感荣耀。
在纪录片《我的建筑师》中,有人问贝聿铭说:
“为什么你的成功机率很高?”
贝聿铭只回答了一句:
“是的。但可能是因为我更加耐心,因为我是个中国人。”


百年光阴,呼啸而过,身为一个文化缝隙中的优雅摆渡者,贝聿铭可以说是鱼和熊掌兼得的人。
当民族隔阂成为贝聿铭在美国的绊脚石时,他吸收西方最高级的事物,同时不放弃本身丰富的传统。
很多人不知道“越是民族的,就是越是世界的。”这句话就是他说的。


不忘初心,不改风骨,贝聿铭不仅将四大洲、10个国家的土地上的建筑,融入了中国的传统美学,也让中国人在世界上有了更多信心和底气!
贝老,一路走好!


赞(6)
DMCA / ABUSE REPORT | TOP Posted: 02-21 22:00 發表評論
.:. 草榴社區 » 技術討論區

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
用時 0.02(s) x3, 01-08 02:13